主條目:佛羅倫斯名勝
俯瞰佛羅倫斯市中心,可見到舊宮
領主廣場上的雕塑海格力斯和凱克斯,邦迪奈利
佛羅倫斯被公認為是一個藝術城市,擁有建築、繪畫、雕塑、歷史與科學的寶貴遺產,它們構建了這座城市,整座城市如同一個環環相扣的博物館。
佛羅倫斯的心臟位於領主廣場,這裡有宏偉的舊宮,蘭奇長廊(Loggia dei Lanzi)中的雕塑傑作長廊,以及附近舉世聞名的烏菲茲美術館。不遠處是該市的宗教中心聖母百花大教堂,連同其莊嚴的穹頂,在托斯卡納大公國時期,據說其陰影能覆蓋整個托斯卡納;陪伴巨大的主教座堂的是極為美麗的喬托鐘樓,以及佛羅倫斯聖若望洗禮堂,在其青銅大門之中,還有一扇黃金的「天國之門」。
阿諾河橫貫整個城市,在佛羅倫斯歷史和居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歷史上,這條河一段時間帶來商業的利益,一段時間又帶來泛濫的洪水,因此佛羅倫斯人對阿諾河是愛恨交加。在阿諾河上的橋梁中,老橋是一座獨特的橋梁,橋上開設珠寶店,上層還有貴族行走的瓦薩利走廊(Corridoio vasariano),這也是該市唯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倖存下來的橋梁。
除了烏菲茲美術館之外,佛羅倫斯還擁有在世界各大城市中出類拔萃的眾多博物館:佛羅倫斯美術學院、巴傑羅美術館以及碧提宮。佛羅倫斯人自稱同時擁有女性美的最佳範例(桑德羅·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和男性美的最佳範例(米開朗琪羅的「大衛像」)。
阿諾河的左岸(南岸),稱為奧特拉諾區,也是一個名勝眾多的地區,那裡古老的店鋪還保存著普拉托利尼所描繪的佛羅倫斯舊日的氣氛。不過濃郁的文化氛圍更是遍及整座城市:擁有塔樓的街區,那裡的墓碑激發了但丁作詩的靈感;在平靜的麥地奇別墅,「偉大的洛倫佐」洛倫佐·德·麥地奇(Lorenzo il Magnifico)經常招待新柏拉圖學派的哲學家;佩哥拉劇院(Teatro alla Pergola)和波波里花園,是歌劇第一次上演的地方。
佛羅倫斯是「文藝復興的搖籃」,擁有眾多藝術大師的傑作:伯魯乃列斯基(育嬰堂、佛羅倫斯聖老楞佐大殿、佛羅倫斯聖神大殿);萊昂·巴蒂斯塔·阿爾伯蒂(新聖母大殿的正立面和魯切拉宮)。其他風格的傑作也出現在佛羅倫斯:羅曼式的聖米尼亞托大殿,哥德式的佛羅倫斯聖十字大殿,風格主義的詹波隆那或者貝爾納多·布翁塔倫蒂(海神噴泉和波波里花園),以及20世紀義大利建築大師的傑作,如佛羅倫斯新聖母車站和弗朗奇球場(Stadio Artemio Franchi),分別由米歇爾西(Giovanni Michelucci)和皮埃爾·奈爾維(Pier Luigi Nervi)設計。
廣場
編輯
共和廣場
聖十字廣場
領主廣場
主條目:佛羅倫斯廣場
領主廣場(Piazza della Signoria)
領主廣場又名西諾利亞廣場,是佛羅倫斯的中心廣場,呈「L」形,市政廳舊宮及其鋸齒形塔樓是廣場上的主要建築,至今仍是該市政治和社會生活的中心。廣場上羅列著眾多的雕塑傑作,例如大衛像的複製品[13]、科西莫一世青銅騎馬像、海神噴泉[14]、海格力斯和凱克斯[13]等等,如同一座壯麗的露天博物館。
主教座堂廣場(Piazza del Duomo)
佛羅倫斯的主教座堂廣場是義大利最重要的名勝之一,著名的佛羅倫斯主教座堂、喬托鐘樓和佛羅倫斯聖若望洗禮堂三大建築均位於廣場上。
共和廣場(Piazza della Repubblica)
共和廣場為一長100米、寬75米的19世紀風格的矩形廣場,它起源於古羅馬時代,曾是中世紀的猶太人區,現在仍是佛羅倫斯的「客廳」,擁有著名藝術家和作家聚會的咖啡館、豪華旅館,拱廊現已闢為雅致的步行區,是該市的旅遊熱點和主要商業區。
聖十字廣場(Piazza Santa Croce)
聖十字廣場是另一個面積較大的廣場,位於佛羅倫斯聖十字大殿之前,形狀大致為矩形,在文藝復興時期成為節慶、表演和競賽活動理想地點進行,例如每年6月仍在此舉行的「化妝足球」(Calcio in costume)比賽。
聖老楞佐廣場(Piazza San Lorenzo)
聖老楞佐廣場位於聖老楞佐大殿後面,側面是王子小教堂的巨大穹頂。這座廣場以每天舉行的集市著稱。
新聖母廣場(Piazza Santa Maria Novella)
新聖母廣場的正面是華麗的新聖母大殿,是佛羅倫斯的主要廣場之一。
聖母領報廣場(Piazza della Santissima Annunziata)
聖母領報廣場是義大利最美麗和諧的廣場之一,可能是歐洲都市計畫的第一個實例。
聖靈廣場(Piazza Santo Spirito)
聖靈廣場是阿諾河南岸的奧特拉諾區最典型和活躍的廣場之一,布滿餐館和夜總會,以及跳蚤市場,佛羅倫斯人喜愛選擇此處作為聚會場所。
米開朗琪羅廣場(Piazzale Michelangelo)
米開朗琪羅廣場位於阿諾河南岸,是觀察佛羅倫斯的著名地點。
獨立廣場 (佛羅倫斯)(Piazza dell'Indipendenza)
獨立廣場是位於佛羅倫斯歷史中心的一個大型廣場,環繞廣場的建築多為19世紀和20世紀初中產階級所有。
宮殿
編輯
主條目:佛羅倫斯宮殿
麥地奇-里卡迪宮
碧提宮
舊宮(Palazzo Vecchio)
舊宮位於佛羅倫斯的領主廣場,是該市市政當局的總部。此處在佛羅倫斯共和國時期,就是市政機構所在地;到科西莫·德·麥地奇的托斯卡納大公國時期,將其變為一座私人宮殿。舊宮博物館展出布龍齊諾、米開朗基羅和喬爾喬·瓦薩里的作品。
麥地奇-里卡迪宮
佛羅倫斯的麥地奇-里卡迪宮坐落在拉爾加路(今加富爾路)。在16世紀中葉以前,這裡是麥地奇家族的「總部」。此處保存有貝諾佐·戈佐利的文藝復興傑作三王禮拜堂(cappella dei Magi),充滿了麥地奇家族及當時人物的肖像。
碧提宮
碧提宮是佛羅倫斯的宮廷從16世紀下半葉到薩伏伊王朝,佛羅倫斯首都時期(1865年-1871年)。在數百年中不斷進行豐富和擴展,使其成為最重要的藝術城市之一。
魯切拉宮
魯切拉宮位於佛羅倫斯的新維尼亞路(via della Vigna Nuova)18號,是15世紀佛羅倫斯建築的傑作,由萊昂·巴蒂斯塔·阿爾伯蒂設計,是其《建築十書》中建築理論的實際應用。
斯特羅齊宮
斯特羅齊宮位於托納波尼路(via Tornabuoni)的中段,被視作佛羅倫斯文藝復興民用建築的典型代表,莊重簡樸,巧妙地利用了斜坡。
達萬紮蒂宮
達萬紮蒂宮位於波爾塔羅薩路(via Porta Rossa),是罕見的14世紀住宅實例,20世紀初恢復dall'antiquario Elia Volpi.今天是一座博物館
比安卡·凱佩羅宮
比安卡·凱佩羅宮波恩達雷提設計的正立面上塗著5月26日標誌。比安卡·凱佩羅是弗朗切斯科一世·德·麥地奇的威尼斯情婦,在其歷史中充滿了陰謀和政變場景,最終以悲劇收場。
安提諾里宮
安提諾里宮位於托納波尼路盡頭的安提諾里廣場。建於1461年到1469年
塔樓
編輯
舊宮
阿米德伊塔樓(Torre degli Amidei)
阿米德伊塔樓建於中世紀,其中一個已經不是原物,因為已經在1944年被德國地雷摧毀,而另一個據認為是伊特魯里亞人。
布隆戴蒙堤塔樓(Torre dei Buondelmonti)
布隆戴蒙堤塔樓今天的面貌仍然相當忠實於原貌。是一個廣場,但承認其高點。在1200年降低為幾乎所有塔樓,
切爾基塔樓(Torre dei Cerchi)
切爾基塔樓建於大約1200年。這座塔樓鄰近多納蒂家族的塔樓,在黑白黨之爭期間互相競爭。
多納蒂塔樓(Torre dei Donati)
多納蒂塔樓這是一座位於佛羅倫斯歷史中心的古代塔樓,鄰近多納蒂的另外兩座塔樓。雕刻在石頭上的簡單的紋章,象徵著家族的古老。
卡斯塔尼亞塔樓(Torre della Castagna)
卡斯塔尼亞塔樓這座塔樓是少數未被「 scapitozzatura 」者,因為那裡設有公共機構,因此「不在此列」。該塔樓是少數公眾可以進入的佛羅倫斯塔樓之一,現在是一個小型博物館,展出加里波第義大利軍隊的歷史。
凱旋門
編輯
佛羅倫斯凱旋門(Arco di Trionfo)
佛羅倫斯凱旋門在自由廣場,由Jean-Nicolas Jadot建於18世紀,裝飾以神話人物的雕塑。
教堂
編輯
主條目:佛羅倫斯教堂
聖母百花大教堂
新聖母大殿
聖十字大殿
聖米尼亞托大殿
東正教聖誕教堂
佛羅倫斯擁有為數眾多的羅馬天主教教堂。其中宗座聖殿(Basilica)達到11座,數目在世界上僅次於羅馬(65座)、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15座)和波蘭的克拉科夫(12座),與另一座義大利城市博洛尼亞並列第四,而超過米蘭(9座)、威尼斯(8座)、那不勒斯與巴塞隆納(7座)。
聖母百花大教堂
聖母百花大教堂是佛羅倫斯最著名的建築物,也是天主教佛羅倫斯總教區的主教座堂,名列歐洲第四大教堂,僅次於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倫敦聖保羅座堂和米蘭大教堂。菲利波·布魯內列斯基為其設計了精美而巨大的穹頂,長153米,寬90米,在佛羅倫斯任何地方都可見到。近旁的兩座建築物—鐘樓(部分由喬托設計)和聖若望洗禮堂也是亮點。穹頂本身和鐘樓都向遊客開放,提供了絕佳的觀景地點。這座穹頂在建成600年後,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用磚和灰泥建造的穹頂[15]。
佛羅倫斯聖若望洗禮堂
佛羅倫斯聖若望洗禮堂這是該市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建於1059年到1128年,其神秘的起源和發生的許多事件頗具戲劇性。聖若望洗禮堂呈八角形,與聖母百花大教堂和喬托鐘樓一同坐落在主教座堂廣場,其美麗的裝飾體現了佛羅倫斯這座城市的精良工藝,包括其穹頂的鑲嵌工藝,而Lorenzo Ghiberti的三組刻有精美浮雕的青銅大門[16],被米開朗琪羅稱為「天堂之門」[17]。麥地奇家族成員和詩人但丁均在此受洗[18]。
新聖母大殿(Basilica di Santa Maria Novella)
新聖母大殿是佛羅倫斯的著名教堂之一,屬於道明會,坐落在新聖母廣場,保存了一些無價的藝術珍品,例如馬薩喬、保羅·烏切洛、菲利比諾·李比和多米尼哥·基爾蘭達約的壁畫,其正立面則是萊昂·巴蒂斯塔·阿爾伯蒂和諧與感覺的傑作。
佛羅倫斯聖十字大殿(Basilica di Santa Croce)
佛羅倫斯聖十字大殿是方濟各會最大的教堂之一,也是義大利最大的哥德式建築之一。在佛羅倫斯聖十字大殿安葬了為數眾多的義大利歷史上最傑出的藝術家、作家和科學家,例如但丁、米開朗琪羅、伽利略、馬基雅維利、羅西尼和馬可尼,因而被稱為「義大利的先賢祠」。
佛羅倫斯聖老楞佐大殿
佛羅倫斯聖老楞佐大殿是麥地奇家族從發跡直到消亡的家族教堂,不斷增添菲利波·布魯內列斯基、多那太羅和米開朗琪羅等最好的建築師、畫家和雕刻家的傑作;幾乎所有家族成員的墓地都在這裡。
佛羅倫斯聖神大殿(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Santo Spirito)
佛羅倫斯聖神大殿是菲利波·布魯內列斯基最後一部也是最合乎理性的一部作品,完成於他去世以後,其開放空間與充滿空間的組合驚人的和諧,並且充滿了天然光線。
佛羅倫斯聖彌額爾教堂(Orsanmichele)
佛羅倫斯聖彌額爾教堂奇怪的形狀是由於其實在古代這裡曾經是一座穀倉,後來成為教堂,教堂正面外部的14個壁龕,分別由各個行會負責捐建各自主保聖人的雕像。
佛羅倫斯聖母領報大殿(Basilica della Santissima Annunziata)
佛羅倫斯聖母領報大殿是佛羅倫斯的聖母朝聖地,聖母忠僕會的發源地;這座教堂充滿了從14世紀到19世紀的藝術傑作,坐落在同名的聖母領報廣場(歐洲第一個都市計畫的範例之一)。
佛羅倫斯諸聖教堂
佛羅倫斯諸聖教堂屬於阿美利哥·維斯普西家族,其平穩的外觀是在超過6個世紀的干預下,艱難融合的結果。
佛羅倫斯卡爾米內聖母大殿(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Carmine)
佛羅倫斯卡爾米內聖母大殿以布蘭卡契禮拜堂的傑作而舉世聞名。在這裡,馬薩喬和馬索利諾所作的壁畫,首次顯示出從後期哥德式學派出現了明顯的新風格:文藝復興。
佛羅倫斯天主聖三大殿
佛羅倫斯天主聖三大殿屬於「Vallumbrosan」修會,是佛羅倫斯第一座義大利哥德式教堂;顯然是受到了多米尼哥·基爾蘭達約的傑作,沙西地教堂壁畫的影響。
佛羅倫斯聖瑪爾谷大殿
佛羅倫斯聖瑪爾谷大殿連同聖瑪爾谷修女院,在佛羅倫斯歷史上寫下重要的一頁,包括下列重要人物:科西莫·德·麥地奇、安東尼諾·白羅齊、貝阿托·安吉利科,以及薩佛納羅拉。
聖蓋塔諾教堂
聖蓋塔諾教堂是冷靜文雅的佛羅倫斯巴洛克藝術的最高表達,這是該市藝術史上最近重新發現的一個時期,在此表達了它的冷靜與文雅。
聖米尼亞托大殿
聖米尼亞托大殿是佛羅倫斯最高的建築之一,已經有800年的歷史,是義大利和歐洲羅曼式建築的最佳範例之一。
佛羅倫斯的切爾托薩
佛羅倫斯的切爾托薩在1314年由富有的尼克洛·阿奇亞奧里建造,孤單地豎立在城市南部的Galluzzo山丘,熙篤會修道院內仍有豐富的藝術品收藏。
俄國東正教聖誕教堂
俄國東正教聖誕教堂在19世紀下半葉,俄國東正教會在大片綠地的中心,建造了這座組合了許多奇特的裝飾與色彩的異國情調的俄羅斯建築,周圍由熟鐵柵欄環繞。
橋梁
編輯
從天主聖三橋看老橋
夜晚老橋上的焰火
老橋
老橋是佛羅倫斯的標誌,位於阿諾河最狹窄之處。最初的建造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期。這也是1944年德國撤退時在佛羅倫斯唯一沒有炸毀的橋梁。
天主聖三一橋
天主聖三一橋該橋得名於天主聖三教堂。這是義大利和全歐洲最美麗的橋梁之一。
感恩橋(Ponte alle Grazie)
佛羅倫斯的第三座石橋,建於1237年,當時就已經是石橋,有9個橋拱(19世紀減少到5個),位於河流的最寬處。
卡瑞拉橋(Ponte Carraia)
該橋建於1218年,是一座木橋,取名「新橋」。這是僅次於老橋的第二座橋梁,在被洪水沖毀後改建為石橋。
聖尼可羅橋(Ponte di San Niccolò)
第一座橋名為聖費爾南多橋(San Fernando),建於1836年到1837年。這是位於佛羅倫斯市中心上游的一座橋。
綠地
編輯
波波里花園
巴爾迪尼花園
波波里花園(Giardino di Boboli)
波波里花園,連同碧提宮和觀景城堡,是義大利歷史園林的最佳實例之一。這座花園每年接待超過80萬遊客,不僅具有歷史和風景價值,而且收藏的從古羅馬時期到16世紀和17世紀雕塑也很重要。
巴爾迪尼花園
巴爾迪尼花園環繞著巴爾迪尼別墅,位於該市南部的山丘上,距離波波里花園頂部的觀景城堡不遠;公園的大部分從米開朗琪羅廣場清晰可見。2007年6月,公園和別墅在經過長期恢復後都向公眾開放。
卡西內公園
卡西內公園是佛羅倫斯最大的公園,開始於維托里奧韋內托廣場,以阿諾河和Mugnone Macinante運河為天然邊界
佛羅倫斯玫瑰園
佛羅倫斯玫瑰園是奧特拉諾區一個美麗的公園,低於西面的米開朗琪羅廣場,in Viale Giuseppe Poggi.
Iris花園(Giardino dell'Iris)
Iris花園位於佛羅倫斯米開朗琪羅廣場的東側。它只在5月向公眾開放,那時舉辦一年一度的iris國際比賽。
天真花園(Giardino dei Semplici)
天真花園是佛羅倫斯大學自然史博物館的一部分,成立於1545年,是義大利第三座植物園。
城牆與城門
編輯
主條目:佛羅倫斯城牆
自由廣場
佛羅倫斯城牆是該市古老的環形防禦體系,與城市一同出現,共有6道不同的軌跡,其中最後一道建於16世紀中葉。城牆上設有不同的城門和塔樓:
羅馬門
羅馬門是佛羅倫斯城牆的南門,出此門可前往錫耶納和羅馬。
聖弗萊蒂亞諾門
聖弗萊蒂亞諾門是佛羅倫斯城牆的一部分,位於西部的奧爾特拉諾區,得名於齊名的村莊,建於通往比薩的路上。
聖喬治門
聖喬治門是佛羅倫斯城牆的一部分,位於奧爾特拉諾區的聖萊昂納多路和聖喬治路之間,這裡有現存最長的一段城牆。
聖米尼亞托門
聖米尼亞托門是佛羅倫斯城牆的一部分,位於奧爾特拉諾區的聖尼可羅地區,介於聖米尼亞托和山上十字架路(via Monte alle Croci)之間。其名稱源自於此處是通往聖米尼亞托大殿道路的起點。
十字架門
十字架門是佛羅倫斯城牆上倖存的壯觀城門之一,位於環形林蔭大道上的貝卡里亞廣場。
聖伽洛門
聖伽洛門是佛羅倫斯城牆的一部分,位於自由廣場,正對凱旋門。
法恩扎門
法恩扎門是佛羅倫斯城牆的一部分,位於今天法恩扎路的盡頭。
普拉托門
普拉托門是佛羅倫斯城牆的一部分,位於一個交通繁忙的廣場的中心,匯聚了羅塞利大道、莫塞橋路和貝爾菲奧雷大道。
聖尼可羅門
聖尼可羅門是佛羅倫斯城牆的一部分,位於奧爾特拉諾的波吉廣場。今天它孤立地坐落在那裡,魁偉而高聳,更像一座塔樓(儘管過去所有佛羅倫斯的城門都是如此),有時被稱為聖尼可羅塔樓。從這裡開始circle south.
鑄幣廠塔樓(Torre della Zecca)
鑄幣廠塔樓靠近佛羅倫斯城牆東部與阿諾河匯合處,也可稱為「東端塔樓」。今天孤立於環形道路與通向舊鑄幣廠道路匯合處的中間。
Serpe塔樓(Torre della Serpe)
Serpe塔樓是14世紀佛羅倫斯城牆的一部分。這座塔樓現在位於繁忙的環形道路中間一個島上
墓地
編輯
英國公墓
脫萊斯比亞諾公墓(Cimitero di Trespiano)
脫萊斯比亞諾公墓義大利最大的公墓之一。
聖門公墓(Cimitero delle Porte Sante)
聖門公墓位於城牆以內,環繞聖米尼亞托大殿。
英國公墓(Cimitero degli Inglesi)
英國公墓位於佛羅倫斯Donatello廣場,建於1827年。
佛羅倫斯希伯來公墓(Cimitero monumentale ebraico)
佛羅倫斯希伯來公墓位於亞里斯多德大道,文藝復興時期城牆以外,因為當時不允許猶太人葬在城內。
麥地奇別墅
編輯
海神噴泉
在山上和佛羅倫斯周圍的鄉村,有不少屬於麥地奇家族的古老別墅。以下是位於佛羅倫斯市區內的,其中一些定期向公眾開放,另外一些屬於私人所有。
卡雷吉麥地奇別墅
卡斯特洛麥地奇別墅
La Petraia麥地奇別墅
Topaia麥地奇別墅
Marignolle麥地奇別墅
Poggio Imperiale麥地奇別墅
觀景城堡(Forte Belvedere)
其他別墅
編輯
Gamberaia別墅
Quiete別墅
Corsini別墅
Pietra別墅
街道
編輯
卡爾查依歐利路(Via dei Calzaiuoli)
卡爾查依歐利路是佛羅倫斯最中心也是最雅致的一條街道,總是行人熙熙攘攘,沿路有許多高檔商店。
托納波尼路(Via de' Tornabuoni)
托納波尼路是歷史中心的一條街道,特點是擁有許多設計精良的小型時裝店和珠寶店,兩側有許多歷史建築。
皇帝黨路(Via Ghibellina)
皇帝黨路是佛羅倫斯市區最長的街道之一,沿路有巴傑羅宮(palazzo Bargello)、博爾蓋塞宮(palazzo Borghese)等建築。
加富爾路(Via Cavour)
加富爾路是市中心北部的主要街道之一,沿路有許多宮殿,例如佛羅倫斯省的駐地麥地奇-里卡迪宮(Palazzo Medici Riccardi)、Marucelliana圖書館,以及其他許多歷史建築。
希爾斯大街(Viale dei Colli)
希爾斯大街經過環繞奧特拉諾區中心區的山丘,通往華麗的觀景平台米開朗琪羅廣場,沿路有帶有眺望台和小屋的花園,毗鄰米開朗琪羅廣場的是玫瑰園(Giardino delle Rose)和Iris花園(Giardino dell'Iris)。
環形林蔭大道(Viali di Circonvallazione)
環形林蔭大道包括在阿諾河北岸環繞佛羅倫斯市中心的許多段林蔭道(二至四車道),受到了巴黎林蔭大道的啟發,修建於佛羅倫斯充當義大利首都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