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不做全钢的枪矛呢?

古代为什么不做全钢的枪矛呢?

钢的力学性能比铁强得多,所以,古人就利用钢材来做刀剑之类的武器。但是钢材一来非常少,二来用全钢做的刀剑,太硬,韧性不好,故而人们又发明了夹钢工艺,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做出了非常优良的武器。

夹钢工艺不但可以应用于刀剑,应用于枪矛也可以,把好钢用在枪尖即可。那么,古代为啥没有使用整体全钢枪矛的记载呢?

其中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全钢用于枪矛,枪头矛头这些工艺不是问题,古代一直在使用。反而是要做出一根全钢的枪杆,非常费事。

因为钢材要取得均匀一致的力学性能,必须经过锻打这一工序。看过打铁嘛?一柄小锤,一柄大锤,小锤点到哪里,大锤就要跟着打到哪里。这个大锤,就起到了锻的作用,可以让钢材更紧密,去除钢材内部的砂眼空气。

假设我们需要做一根两米长,4厘米粗的全钢枪杆,那么这个在古代算是超长锻件了,假如你是打大锤的,80文一锤,你算算你能不能打得来?不单单是体力因素,估计这头还没打好,那头就已经冷却变硬了。

没有自动锤锻机的发明,你就别想靠着人力把这根2米长的钢条完成锻打工艺。即使你找到天下大力士来打大锤,可以做出一杆,那么好,皇上下令,生产一百杆,一千杆,一万杆全钢长枪,估计大力士也吓得连夜跑路了。

第二,重量严重超重。

仅仅是这一根2米长,4厘米粗的钢条枪杆,有多重你算过吗?

4厘米的圆柱体截面积是0.02米X0.02米X3.14=0.001256平方米

再乘以长度2米,体积为0.002512立方米。

钢铁材料的密度是每立方米7800公斤,7800X0.002512=19.5936公斤,大概40斤。

那么,再加个枪头,这杆钢铁长枪,重量40多斤。

有人要说,40斤,我也可以舞动啊。基本上,一个正常的成年男子,都能舞动这杆40斤的钢铁长枪吧?其实我觉得这就是根圆钢铁棍。

现代的圆钢条

但是,盔甲呢,你穿不穿?长途行军的饮水,干粮,你带不带?

所以,这个重量,太重了。

第三,上了战场不实用。

古代的木制枪杆的长枪,长度最多可达8米,主要用作防守,守城。

马上骑兵使用的长枪,长度至少有2.5米到3米,甚至更长。

这个,我找了个清朝的骑兵图,大家一看便知。

那么,假设你端着你的2米长40斤钢铁长枪,和人家3米长的木枪杆长枪对刺,后果是,人家先刺到你。

如果你也把钢铁枪杆加长到3米,重量60斤,这个重量,已经赶上梁山好汉鲁智深的水磨禅杖了。而人家砍个4米长的竹竿,照样是先刺到你。

所以,全钢枪矛的不实用性,可见一斑。

通过上面的分析,大家应该知道了,为什么古代压根就没人想着去做一根全钢的枪矛了。

至于枪,矛,马槊的区别,最大在于杆。矛杆硬,用硬木制作,枪杆软,用稍软但是有韧性的木材制作。马槊杆,则是古代的一种复合杆,将原材料劈开成蔑,然后用粘合剂加以粘合,最后形成既坚硬,又有韧性的马槊杆。其实跟现代的玻璃钢鱼竿的生产工艺很类似。

马槊杆制造示意图

不同的加工工艺,也造成了马槊这种武器的昂贵和稀缺,古代能自己置办起马槊的,都是达官贵人,高级武将,一杆马槊,价值可达千金。至于普通士兵,那就老老实实拿根竹竿柳叶枪吧。所以,人家曹操喝了酒,就来个横槊赋诗,那才是有范儿的。你要让曹丞相拿个竹枪去赋诗,曹操表示,这人我可丢不起!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